怎么写好《论语》心得体会?一文看懂

论语就是化论语,化,文化的化,消化的化。读论语是化论语,化论语就是悟自己,也就是通过论语读出圣人的心得体会,通过圣人的心得体会读出自己心性中的终极密码,这才是读论语的目的,从这个角度我们来谈读论语,就看出了论语不是用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官在读,因为用这五个感官读论语是一个初步的进入,第二层进入是通过感官认识达到理性的思考探索,通过理性的思考探索再进入就是通过入脑,再进一步入心,进入心性层面的体认。

1、《论语》学习心得体会

《论语》学习心得体会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,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,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。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?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《论语》学习心得体会,欢迎大家分享。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。其争也君子。”《君子不争》看到《论语》中的这句话,马上想到老子的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。

在这一点上,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。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,光明磊落,他不与人一争雌雄,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,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,生活中的好友。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,不与人为敌,待人以礼。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,以国家利益为重。君子不争利,若要争,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,射场上的竞技者,射场下的好朋友。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,也要互派使者,约时间,约地点,约人员,约回合,不以暗箭伤人。

2、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

近期仔细读了于丹《论语心得》这本书,虽不是大彻大悟,但也触动心灵。下面是我整理的,欢迎阅读!篇一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,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。选择一个朋友,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。朋友,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、人生观、世界观。俗话说:物以类聚人以群分。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。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,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。

事实上,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。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、体贴照顾,那是一种教养、一种礼仪、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,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、知识结构、文化构成等等,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?又谈何长久的相处、融合及接纳?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,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