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友兰人生四境界

这些天正在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,虽然好多地方在理解上尚不能通透,但依旧非常喜欢!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,即人生第一境界:自然境界第二境界:功利境界第三境界:道德境界第四境界:天地境界。当年在西南联大时,金岳霖教授及各位同仁每每遇到冯友兰先生就会问上一句:先生,到哪个境界了?可见四境界说在当时的影响。

冯友兰人生四境界1、冯友兰所谓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?

冯友兰,中国著名的哲学家,过着平凡而伟大的生活。他根据自己的哲学观念和对自己人生的评价,把自己的一生分为四个区域。冯友兰人生的四大境界是什么?这四个区域分别代表什么?我们如何实现这四个方面?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第一个领域是自然领域。在自然的境界里,冯友兰认为一切都要顺其自然,绝不能因为自己的想法而刻意强求。这可能会适得其反,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。

冯友兰人生四境界

第二个领域是能力领域。在功利领域,人类有了初步的觉醒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。然后他所做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目标。如果这个目标丢了,可能还有另一个目标。在这个层面上,人类有一颗功利的心。第三个领域是道德领域。在道德领域,是对第二个领域的约束。虽然他有一颗功利的心,但他的意识里还是有对错之分的,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还是有区别的。

冯友兰人生四境界2、冯友兰的人生的四大境界

冯友兰人生四大境界冯友兰(1895年1990年),字芝生,河南唐河县人。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,教育家。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,历任中州大学、广东大学、燕京大学教授、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,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,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,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,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,被誉为“现代新儒家”。

“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,自然境界、功利境界的人,是人现在就是的人;道德境界、天地境界的人,是人应该成为的人。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,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,自然境界最低,往上是功利境界,再往上是道德境界,最后是天地境界。它们之所以如此,是由于自然境界,几乎不需要觉解;功利境界、道德境界,需要较多的觉解;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。